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?
1、 考上不太喜欢的学校,该如何面对大学生活?
很多考生因为成绩、自己不了解或者家长的因素,填报或被录取到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学校。但不要失望,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,要学会欣赏,以“既来之,即安之”的积极心态来面对。这所大学我不喜欢的原因无非是没有名气、学校太小、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等。我们其实有时间和机会来改变这一点,一是大学是一个提供学习机会、培养自身能力的场所,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让人处处中意。二是四年大学毕业后,我们会离开这所大学。我们能够从这所大学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营养,比如知识、能力、友谊、爱情等等,就足够。苛求太多,失望就会太多。三是考研升学会让我们有重新选择的机会,如果你确定把考研作为自己目标的话。
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困难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是一种锤炼。而如果以消极的态度对抗现实,只能让人消沉和浪费时间。
2、 专业不太喜欢,该怎么做?
专业不太喜欢,是许多人上了大学之后的第一感觉。其实这种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了解。我们知道刚上大学,对于专业的认识只是第一印象,还没有深入地了解专业的内涵以及他的培养方式。许多大一的学生通常还会因为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的完全不同,而感到不适应,导致对专业失去兴趣。因此,从这些方面来说,我们不喜欢这个专业,其实还是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。要改变这种状态,尽快适应大学生活,建议进入大学后,不要急于想掌握一门专业知识,因为这需要我们花四年的时间去慢慢积累和消化。我们可以找师兄师姐去寻求帮助,同时也可以找辅导员、系里的老师咨询,听听他们的建议,把适应大学的时间尽量缩短。
当然也有些人确实到了大二深入专业学习后,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。但这个时候我们依然不建议采取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来面对,因为如果我们消极对待,最后很可能就会面临无法毕业的困境。专业是我们大学的学习基础,但大学所提供给我们的却不止于专业知识,我们应该在掌握专业知识(尽管不感兴趣),向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拓展,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
3、 大学不能读死书,如何安排大学学习?
大学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学习,但这个学习的内涵非常广泛。我们不能以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眼光来套大学的学习。大学学习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,也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,学习处理人际关系、承受力、协调能力以及管理、组织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。读死书是没有出路的,无论是做科研还是以后到社会上求职,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,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,才是大学的学习之道。
因此,在大学应该进行学业规划,在基于自己职业或事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,合理规划学习、生活以及社会实践。根据目标要求,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,培养多方面的能力,如职业能力、创新能力、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等。
4、 对所选课程不太感兴趣,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?
大学的任何课程都是有其存在的理由,它是专业知识培养体系上的重要一环。一个人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科学的,它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,有重点和非重点划分,但不是以感兴趣和不感兴趣来划分的。因此,在大学可能有一些课程我们并不感兴趣,但我们需要记住一点,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往往是多多益善。这些知识可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能直接应用,但它对拓宽我们的视野,培养综合素质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所以从这一点来讲,对于课程的选择应该以吸收营养的方式去看待,而不要以个人的好恶来取舍。偏食会导致营养不良,偏学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。
5、 学习与社团活动都很重要,但精力与时间有限,该如何平衡?
学习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对我们的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。但所培养的能力是各有侧重的。专业学习培养的是个人的知识水平,而社团活动培养的是人的管理、交流、协调以及组织能力,有些社团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因此,学习与参与社团的活动,对于大学生活来说都是必需的。但由于我们在大学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,要懂得合理安排学习与社团活动。
有些学生因为投入在社团的精力过多,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。这样一会使自己毕业面临困境;二是专业能力不强,进入职场后会缺乏发展的后劲;三是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,其他能力会变成一个花架子,中看不中用。因此建议在大学的学习,以专业学习为基础,以社团活动为辅。
6、 学生社团有很多,如何选择?
懂得取舍也是一种能力。我们究竟要参加什么样的社团,取决于几点:一是社团本身,它的组织与活动是否规范,参与的人是否是积极的,团队是否团结,活动的目标是否很明确、合适合法。二是自己的需求。自己的兴趣特长是否在这个社团能够发挥作用;对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否有针对性,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参与,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学习。如果把这些方面都考虑进去,我们在选择社团的时候就会更加明确,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大。
7、 怎样去学自己所需要的知识?
目标决定过程和方式。犹如考上大学是我们整个中学学习的中心目标一样,大学学习的中心目标应该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。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。但这个目标不是虚的,是一个实际的。作为大学学习的目标来讲,它具有阶段性与可调整性。阶段性是指大学毕业后的求职与岗位目标,可调整性是指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变数,为了我们最终的目标,我们会根据现实的条件、机会进行实时调整与纠正。所以,对于大学来说,学习不是最终目标,是实现我们人生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。因此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,就必须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。对于毕业后找工作这个阶段性目标,我要明确去什么样的行业,找什么样的工作,我们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必须与应聘的岗位相契合,这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。因此,学习上就要与目标行业、企业的要求靠近,在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拓展上要与职业的能力吻合。这样我们的大学学习才会有动力、有效果。
8、 为出国或考研,很多同学把时间花在英语上,这样好吗?
英语很重要,无论在职场,还是在学校,无论是学习,还是交流,它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。但我们要认识一点,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,它不是一种专业能力,也代替不了专业能力。同时学英语要把它应用起来,它才能成为一种交流能力。因此,大学期间放弃自己的专业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上,显然是不明智的。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出国,学英语肯定又是要付出很大精力的。
对于不想出国,只是想求职的大学生来说,英语是职场交流的一种方式。如果只是英语能力强,而专业知识弱,那么就会失去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。